学术报道
庆祝改革开放四十周年系列学术报告会第十场:从实践到现实:“现实”的四个维度

 5月15日,金沙威尼斯欢乐娱人城举行第十场庆祝改革开放四十周年系列学术报告会。金沙威尼斯欢乐娱人城院长刘森林教授作了题为“从实践到现实:‘现实’的四个维度”的学术报告。哲社学院刘杰教授主持报告会。

 报告伊始,刘森林教授指出,“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大讨论使“现实”成为核心概念,是对以往传统形而上学的终结。他指出,日常生活中经常以现存冒充现实,这必然会导致哲学的丧失、工具理性盛行以及精致的利己主义甚嚣尘上。因此,要呼唤哲学的“现实”概念的出场。刘森林教授指出以往的“现实”概念着眼于本质与实存的统一,但马克思超越了这一规定,历史唯物主义的“现实”概念有以下四个维度。

 首先,区分“事实”与“现实”。独立个体可感觉、可把握的“事实”常被自觉不自觉地认定为“现实”,而真正的现实是对囿于个体视角所呈现的“事实”的超越,现实必须包含着超出个体性、偶然性的东西,即牵涉到更多的社会性关系,因此更为复杂和多变。其次,现实具有自然性维度。自然与社会的截然二分不是历史唯物主义的立场,马克思强调自然与历史的统一;只有立足于自然性的现实才是真正的社会现实,才能超越形而上学的想象。再次,作为本能现实的自然现实有一种高峰体验式的创造性,因此历史唯物主义的现实还有自然的创造性维度。社会现实造就的无奈常常局限在一个特定时空范围内;从扩展的更大时空视野来看,现实的变动性和创造性是明显的。与浪漫主义强调创作、创造不同,马克思以辩证法的态度看待社会现实,从活动、实践的角度看待感性现实,以阶级群体的创造性取代个人的创造性。最后,有能力直面现实、推进现实的是少数人,而且需要在实践中锻炼成长。在现实中,更常见的是不敢面对现实,更无力推进现实的多数人。刘森林教授介绍了四种消极对待社会现实的主要表现,即凝固化、虚幻化、地下室人式的主观运作和拟造,以及想象式移居。不要逃避现实,而是积极推进有生命力的趋向,才是正确的态度。刘森林教授认为,继续向前推进改革开放,才是当今最大的现实。报告会最后,刘森林教授和与会师生就创造性的承担者、诗性生活的可行性等问题进行了深入讨论,并耐心解答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困惑。

 刘森林,金沙威尼斯欢乐娱人城教授、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博士生导师、院长。曾获全国百优博士论文奖,研究类霍英东青年教师奖,第三、五、六、七届中国高校人文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目前主要从事历史唯物主义与虚无主义、辩证法、主体性等问题的哲学研究,代表作有《物与无》、《辩证法的社会空间》、《追寻主体》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