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大校友们的回忆和期许,记录着他们在山大的校园时光,承载着金沙威尼斯欢乐娱人城的发展历程,凝练着金沙威尼斯欢乐娱人城的文化精神。通过寻访校友,我们感受着“家国情怀、担当精神、崇实品格、创新素养”的山大基因,共同见证他们“与祖国同心、与时代同行”,为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做出山大贡献的担当和作为。在金沙威尼斯欢乐娱人城校友办的指导和支持下,金沙威尼斯欢乐娱人城发挥学科优势,组建“星火”学生党员先锋队,对哲学社会科学校友进行访谈,特此推出“文化‘两创’丨言传中感悟身教——金沙威尼斯欢乐娱人城哲学社会科学校友访谈录”专栏,展现校友风采,探索学科发展与校友文化建设互动机制,弘扬山大精神,探寻文化双创路径。
校友介绍:谢操
图一 谢操2022年在北京大学人文社会科学高等研究院
谢操,男,2012年考入金沙威尼斯欢乐娱人城哲学系,2013年选择进入人类学系就读,2016年获得法学学士学位,2016年至2019年就读于中山大学人类学系,医学人类学方向,2019年至2020年担任贵州某县副县长秘书,2021年至今于北京大学社会学系攻读博士学位。
01 因缘相聚:遇见山大人类学
2012年谢操只身一人从贵州来到了金沙威尼斯欢乐娱人城,这是他第一次走出贵州,来到一个陌生的地方生活与学习。入学时,他被调剂到了哲学专业,但他认为哲学的思辨很难真正落在大地上,便想转到与生活更贴近的专业,尤其对新闻专业十分向往,可惜未能成行。在他正为前路踌躇心灰意冷时,却凑巧与刚开办一年的人类学系撞了满怀。2013年是山大人类学开办的第二年,人类学的老师们在兴隆山校区举办了一次宣讲会,彼时的谢操仍然对新闻行业有所期望,听老师介绍到她有很多朋友在羊城晚报、南方周末等著名的媒体平台工作,加上其他老师也说了一些鼓励的内容,他立刻就下定决心转人类学。在后来的回忆中,谢操认为是缘分让他与人类学联系在了一起,在他迷茫时遇到了人类学系年轻又优秀的老师,在他们的鼓励下加入了人类学大家庭。那一届的人类学系总共有9位同学,他们建立了深厚的友谊。
亲切与有趣,是谢操对人类学的第一印象。亲切是指师生之间的关系,人类学的老师们大都具有国际背景,他们学识渊博而又平易近人,加上班级人数比较少,课堂氛围十分轻松,老师们经常在上完课之后带同学们出去吃饭,同学们也时常相聚,人类学的氛围活泼而亲切。有趣则是指人类学的课程与田野,当时的人类学开设了很多有趣的课程,也有很多有趣的书目,比如列维·施特劳斯《忧郁的热带》,这本书将人类学家的经历与情怀融入于一本书中,是人类学家自传与民族志的结合,虽然也需要啃很多英文文献,但对他来说,读书与学习是一件十分愉快的事情。对于谢操来说更有趣的是田野调查的经历,他的本科毕业论文选择对在山东的贵州饮食进行调研,因为没有社会基础,他便自己逐个贵州餐馆地寻找,遇到一个贵州老乡便主动去交流,让他们介绍贵州的餐馆,就这样他认识了很多很多的人,基本上去过了每一个济南的贵州餐馆,当时济南还没有地铁,他坐着公交车在各处奔波,有时候甚至要花费三四个小时在路上往返,虽然到处奔波十分辛苦,也要克服尴尬去与各种各样的人交流,这段经历依然令他觉得难忘而有趣。现在谢操与很多当时认识的贵州商人之间还有联系,他们成为了他成长路上的朋友。
在学习与田野之外,谢操还作为会务组成员参与到了东北亚地区跨国流动国际会议中。这次会议邀请到了世界各地相关方向的老师、学者,在会议结束后,会务组安排谢操陪同来访老师们参观曲阜三孔。当时的金光亿老师和张秀贤老师看到孔庙景区内有售卖的商贩,他们认为不妥,觉得孔庙这种神圣的地方不应该进行这些活动。晚上的宴席,高朋满座,酒过三巡,各位老师在席间吟诗作对,金老师吟诵起王维和徐志摩的诗歌,情到深处甚至开始歌唱那首著名的《偶然》,台湾的张旬教授感动得热泪盈眶,老一辈的文人气度给谢操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也成为了他宝贵的精神财富。
图二 东北亚地区跨国流动国际会议会务组成员合照
02 走入森林:在田野中理解人
谈到在山大人类学,谢操认为最大的收获是他能够更好地尊重与理解他人。在田野调查中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人,每个人都有不同的生活经历,形成了不同的思维方式,他们可能超出你的认知范围,可能会打破你的很多固有偏见,面对这些冲击,谢操认为一个人类学家要做的不是自以为是与尖酸刻薄,而是努力尝试着去理解他人,这个世界有太多的生活方式,不可能千篇一律,当你在访谈他人的时候首先应当尊重别人,不带有偏见地与他人交流。谢操说:“在本科期间曾有位哈佛毕业的老师在山大做讲座,有人问他社会学和人类学的区别在哪里。他当时的回复是:社会学是在天空上俯瞰一片森林,人类学是走入森林后看每一颗树具体的年轮、纹路、叶子的形状,更加尊重个体。”走入森林,尊重与理解人是谢操的追求。
这种尊重首先表现在对各种研究方法的尊重上。他认为每一个人都可以根据自己的性格与兴趣点寻找到自己的人类学,虽然这种关注可能不是主流的,但同样应当值得尊重。
对某一群体的尊重,在田野调查中得到了更明确的体现。在中山大学攻读研究生学位时,谢操转向医学人类学方向,进行了较为完整的田野调查,他在广州从化区的社区医院待了四个月,断断续续的回访大约有一年半。他的研究对象是慢性病患者,在研究过程中,他注意到,由于他是被医生介绍给患者的,患者往往会对他有所戒备,到了家中才会有所放松,愿意多说一些。这种医患之间的互相戒备,谢操认为人类学是一个很好的切入视角,他认为医生角色与病人角色是不同的,医生考虑的是如何治好病人,所以只想知道病人身体哪里不舒服,以便针对性地开药,而不关心他们的生活世界;但病人不同,他是一个生活在自己具体世界中的人,对他而言自己精神与身体的痛苦是不可割裂的,这种角色的不同可能是医患冲突的一个重要因素,病人对医生的戒备也来自于此。这种现象对慢性病人更甚,医生只是简单的开药,不在乎他们心理的痛苦,但对于慢性病人来说,他们更需要的反而是心理安慰,面对权威的医生以及医生介绍来的谢操,他们自然不愿意说很多,也不愿意表露自身的真实想法。这个时候需要做的便是贴近他们、理解他们,谢操就是这么做的,他在得到老人的同意后到他们的家中进行进一步的观察与访谈,观察甚至比访谈更重要,因为需要通过观察判断访谈对象的真实想法,走入他们的生活世界,了解他们的家庭与生活环境带来的影响,去尊重慢性病个体与群体。毕业答辩,老师们对这个调研与论文都比较满意。
图三 谢操2019年在英国伦敦海军博物馆
03 踏实朴素:赓续山大精神
朴素是山大留给谢操的第一印象,他认为山大不喜欢与媒体打交道,只是踏踏实实做事,不张扬、不高调,这种稳重与朴素的行事风格对他也产生了重要的影响。谢操担任副县长秘书时正值新型冠状病毒流行期,他奋战在疫情前线,开会、写材料、处理文件、接访,安排各局各镇大小事宜,向各个镇传达、协调工作要求,为县长准备各类文件材料,协助其应对各类繁琐、突发事务,他吃苦耐劳、踏实肯干,很好地完成了各项任务,为打赢全国疫情保卫战做出了自己的贡献。
在谈到山大精神对他的影响时,谢操回忆起了在山大的时光,大一时在兴隆山校区漫步,教学楼的走廊中挂满了各种大家,比如莫言、余光中的照片,他们都曾来过山大,这令他感受到了山大浓厚的人文氛围。这种体会在他经常参与各种讲座后更为明显,张祥龙教授在讲座中曾经说过他刚去美国时对美国的各种东西都很崇拜,但越到后来便越觉得中国的文化更令人亲切,谢操一开始对这种言论是比较不屑的,但在后来有过一定的学习经历和人生阅历,也曾远渡重洋追求西学过后,他才对张祥龙教授的这段话有了更深刻的理解,认为中国的文化弥足珍贵;谢操还记得王学典教授教导学生们不要只想着升官发财以做官为目的,而要多想想如何为社会做实事,为社会做出自己的贡献。这种浓厚的人文氛围令谢操印象深刻,如今,在北京大学读书的他仍然秉持着对中华文化的热爱,努力使自己的研究促进社会进步。
山大的四年学习生活经历在谢操的心中种下了一颗种子,这颗种子中内蕴着踏实朴素、重视人文情怀的山大精神,它早已发芽,成为了他宝贵的精神养料。
04校友寄语:拥抱生活中的可能性
谢操认为读书与学习固然重要,但人类学的学习经历教给了他,更重要的应当是在社会中、生活中多经历,经历他人的人生、多了解社会,而不能只在书斋里沉浸于各种观念与理论中,生活永远要比理论更重要,要去具体生活中、书斋之外寻找自身的可能性,他说:“人生不需要那么多计划和规划,因为它会让你失去很多可能性,更多时候让自己放松一点,趁着有热情的时候去尝试一下,到一定年龄积攒了足够的人生阅历后,自然会明白、会理解这段经历对你的意义。”
采访撰稿丨郭昊天 燕隆姿
图片丨谢操
编辑丨姜涵彬
封面图丨张君怡
审核丨翁祥栋 封莹